公冶长传说
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民间文学:公冶长传说
公冶长,姓公冶,名长,字子长,生于公元前519一470年,春秋末年齐国人;另一说为鲁国人,著名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的学生和女婿。世代相传公冶长懂鸟语,自古以来在民间影响甚远。东汉明帝十五年起,公冶长一直配祭孔子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,封为“莒侯”,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又追封为“高密侯”,明嘉靖九年称先贤公冶子。后人为思念先贤,在安丘顶山建立了公冶长书院和公冶长祠,后来又在祠西建起了青云寺,当时立了很多石碑来纪念这一修建过程。2009年,公冶长传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。 公冶长的传说最早源于民间口头流传,春秋末年已有了完整的故事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载:“公冶长,齐人,字子长。孔子曰:‘长,可妻也,虽在缧绁之中,非其罪也。’以其子妻之。”可见公冶长曾蒙冤入狱,孔子为他辩解,并招为女婿。公冶长学业有成,到中年后,面对春秋末期,礼崩乐坏的局面,选择了归隐山林,安于书院,广收弟子,治说布道,大力推行孔子思想,一时桃李满园,成为著名文士。 公冶长传说有其人有其事,且内容健康,传说一传十十传百,越传越多,越传越神,越传越真。公冶长的后人将传说记载于他们的族谱里,有重大影响的传说四十余个,如:南山顶上有只羊、南山顶上有死獐、雀松、种豆得瓜、跪地取火、鸟叫娃不鸣等。公冶长通鸟语来自两说,一说为公冶长因打伤一条歹毒的小蛇被老蛇仙发现,老蛇仙为奖励他,让他喝了带蛇血的山泉水,因而懂得了百鸟语。二说为因公冶长常年居住山林,以鸟为友,与鸟为伴,逐渐懂得了鸟语的习性和鸟鸣之意。 一天,他从卫国返回鲁国,走到两国交界处,听见鸟儿互相呼“往清溪,食死人肉。”又走了不多时,发现一位老妇人在路上啼哭,公冶长问她为什么哭,老妇人说,儿子出行多日,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有回来,知道他已经死了,可是找不到尸体在哪里。公冶长说,刚才听到鸟儿互相打招呼,说是到清溪去吃“死人肉”,那死人是不是你死去的儿子?老妇人马上到清溪去,果然找到了她儿子的尸体。后来她告诉村长,她是从公冶长那里得知儿子的死地的.因此怀疑是公冶长杀了她的儿子。于是村长就把公冶长交给了主管刑罚的官员。官员问公冶长是怎么知道死者消息的,公冶长说是从鸟语中知道的,人不是他杀的。官员不信,把公冶长投进了监狱。坐了六十多天牢以后,终于有一天,有一群鸟儿沿着监狱的栅栏叽叽喳喳的鸣叫。公冶长听了含笑不语,看守向官员报告说他笑鸟叫,似解鸟语,官员问后,他说:“雀鸣啧啧,水边有车,翻覆黍粟,牡牛折角。收敛不尽,相呼往啄。”官员派人查看,事实果真如此。后又多次试验,这些话都应验了,从此相信他不是凶手并把他放回了家。 公冶长很贫穷,无以糊口。一天,有只鸟儿飞到屋上鸣叫。公冶长凝神细听,原来这只鸟叫的是:“公冶长,公冶长,南山有个虎拖羊。尔食肉,我食肠,当亟取之勿彷徨。”公冶长立即赶到南山去,把死羊取回家煮着吃了。由于没有达到鸟儿要求的“尔食肉,我食肠”而失信于鸟,后来因被鸟耍弄而入狱。孔子知道他的为人,认为他绝对不会偷盗,于是去拜见鲁国国君为他辩解,但也没能把他从牢狱中解救出来。公冶长在监狱中没过多久,发现鸟儿又在监狱的房顶上向他呼叫:“公冶长,公冶长,齐人出师侵我疆。沂水上,峄山旁,当亟御之勿彷徨。”他通过看守把鸟语的意思报告了鲁国国君,鲁国君主不相信他的话,可是“齐人出师侵我疆”,事关国家安危,为预防万一,国君还是按照他的话派人去侦查,结果证实齐国的军队果然前来入侵,鲁国急忙发兵应战,因为出敌不意,鲁国大获全胜。 公冶长不但识鸟语,而且身居书院,专心讲学,教书育人,培养了弟子三千余人,因品行端正,忍辱负重,深明大义,理应奖赏。当时的鲁国君主,不仅放了公冶长.并且重重地赏赐了他,还要授予他大夫的爵位。公冶长坚辞不受,因为他认为仅凭懂鸟语而得到俸禄是可耻的事。公冶长传说传遍了当时的各个诸侯国,也一直流传到了现在,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。